联系我们  CONTACT US

服务热线:182-3988-8828

地址:河南省灵宝市建设路二街坊404号

产品详情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麻栎树

麻栎树

更新时间:2015-12-04    浏览次数:915次


麻栎,又名青冈、橡椀树,拉丁文名: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.壳斗科、栎属植物,产于我国辽宁南部、华北各省及陕西、甘肃以南。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较多。垂直分布自云南海拔2200m至山东海拔1000m以下山地或丘陵,常与枫香、栓皮栎、马尾松、柏树等混交或成小面积成林。

1形状特征
落叶乔木,高达30米,胸径达1米,树皮深灰褐色,深纵裂。幼枝被灰黄色柔毛,后渐脱落,老时灰黄色,具淡黄色皮孔。冬芽圆锥形,被柔毛。叶片形态多样,通常为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8-19厘米,宽2-6厘米,顶端长渐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叶缘有刺芒状锯齿,叶片两面同色,幼时被柔毛,老时无毛或叶背面脉上有柔毛,侧脉每边13-18条;叶柄长1-3 (-5) 厘米,幼时被柔毛,后渐脱落。
雄花序常数个集生于当年生枝下部叶腋,有花1-3朵,花柱30壳斗杯形,包着坚果约1/2,连小苞片直径2-4厘米,高约1.5厘米;小苞片钻形或扁条形,向外反曲,被灰白色绒毛。
坚果卵形或椭圆形,直径1.5-2厘米,高1.7-2.2厘米,顶端圆形,果脐突起。花期3-4月,果期翌年9-10月。
2生长习性
生于海拔60-2 200米的山地阳坡,成小片纯林或混交林,阳性喜光,喜湿润气候。耐寒,耐干旱瘠薄,不耐水湿,不耐盐碱,在湿润肥沃深厚、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沙壤土上生长好,排水不良或积水地不宜种植。
与其它树种混交能形成良好的干形,深根性,萌芽力强,但不耐移植。抗污染、抗尘土、抗风能力都较强。寿命长,可达500~600年。
3地理分布
产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省区。在辽宁生于土层肥厚的低山缓坡,在河北、山东常生于海拔1 000米以下阳坡,在西南地区分布至海拔2 200米。朝鲜、日本、越南、印度也有分布。
4栽培技术
造林方法
造林地的选择:麻栎的造林地是多种多样的。采伐迹地,灌丛地或荒山荒地都可用来营造麻栎林。
造林方式:
(1)、播种造林。为防鼠害,播前可用磷化锌拌种。播种穴规格30×30×30厘米。可秋季随采随播,亦可春播。每穴播4~7粒种子。
(2)、植苗造林。麻栎植苗造林,自秋季落叶后至翌年“春分”前均可进行,挖穴,穴规格为40×40×30厘米。栽植深度比根颈深2~3厘米,覆土踏实。也可以截干栽植。
造林密度:
(1)、用材林。初植密度一般为300~400株。10~15年生林分,间伐后每亩保留150~200株,15~20年生以上林分,间伐后每亩保留100~150株。
(2)、薪炭林。密度可稍大些,每亩330~440株。
幼林抚育:造林后,连续进行除草松土2~3年,第1年3次(4~5月,6月及8月)。第2年2次(4月及6月)。第3年1次(6月)。播种造林的麻栎苗,于6月间苗2次。
麻栎应及时修枝,以培养优良干形,把枯死枝、衰弱枝、病虫害枝及徒长枝剪掉。在混交林中,还要砍掉压抑麻栎生长的其它树种,在麻栎侧下方的伴生树种和下木,则应尽量保留。
播种育苗
种子采收:选择同一种子区域与造林地区的气候、土壤相近的优良母树采集果实。9~10月果实生长定型,颜色由绿色变为黄褐色或栗褐色,果皮光亮,标志果实成熟,继而自然脱落,应及时采集。一般初期脱落的多系发育不健全或遭受虫害的果实,大小不均,品质较差,数量也少。中期脱落的果实饱满,重量大,数量较多,。故采种应在脱落盛期及时从地上拾取,或在树下铺设塑料布收集。橡实落地后易被野兽啮食,所以要及时采集。采收后要清除壳斗、小枝、叶片及有缺陷的橡实,保留饱满的种子。
种子灭虫:麻栎果实象鼻虫(Curculio spp.)对麻栎种子危害极为严重,于幼果期间产卵于果皮之下,橡实成熟后孵化为幼虫,啮食橡仁。因此,橡实采收后要及时灭虫处理,通常便捷、有效的方法是水浸灭虫。采收后的种子装入纺织袋内,浸入流动的河水中(切不可把种子在死水泡或缸、桶等容器内长时间浸泡),纺织袋要浸入水面以下,上面用石块等重物压好,以免漂浮,流走。一般浸泡7~10 d可杀死种内象鼻虫,再从水中将种子捞出。
种子晾晒:经浸泡的种子要及时摊开晾晒,以防发热霉烂。晾晒地点选在平坦、干燥的地方,摊放厚度3~5 cm为宜,每天要翻动4~5次,晾晒7~8 d后,种皮由红褐色逐渐变为黄褐色,有少部分种皮欲开裂时,便可将种子收集起来,暂时摊放在通风、无阳光直射的屋内。摊放厚度10~12 cm左右,要定期翻动,使其含水量保持在30%~60%,以防发芽、变质和干裂。
种子贮藏:种子越冬贮藏可采用室内混沙埋藏的方法。贮藏室应选择通风、不受阳光直射、无供暖设施的空屋。一般在12月上旬至中旬进行,先在地面上铺7~10 cm细沙(沙子湿度要求含水量70%左右,以手握成团,松开即散为宜),然后铺上5~7 cm种子,再铺5~7 cm细沙,一层种子一层沙,堆积厚度在40~50 cm,最后在上面封盖10 cm细沙。在埋藏过程中要每4 m2范围内设置一草把。以利于通气,草把要高出沙面20 cm。贮藏期间,要定期检查,防止种子发热、发霉,防止鼠害。贮藏时间多为100~120 d。
种子催芽: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,播种前4~5 d,将种子筛出。
水选后的种子,要及时摊放在地面上,种子下面铺1~2层草帘,种子摊放5~7 cm厚,每天翻动2次,种子干燥时适时喷水。一般4~5 d后,待种子有30%左右发芽后,便可播种。
圃地选择:
1.选择地势平坦,排水良好,有灌溉条件的沙壤土、轻壤土作为育苗地。土壤粘重、通透性差的地块、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不宜用作育苗地。
2.整地育苗地要进行细致整地,包括翻耕、耙捞、平整,做到深耕,细整,清除草根、石块等。最好是秋翻春整,因为秋翻对改良土壤,保墒蓄水,减少杂草,消灭虫害都有显著作用。在整地的同时要对育苗地进行施肥,以施用厩肥和堆肥最好,施肥量为25003000 kg/667 平方米。也可施用有机肥,可采用二铵,施用量20-30 kg/667平方米。为防治地下害虫,可同时施入锌硫磷或3911颗粒药剂,施用量为7.5~10 kg/667 平方米。 育苗可采用床作或垄作,床式育苗要求床高15 cm、宽100~110 cm,床间距离为30~40 cm,作床虽然育苗产量高,但不便于管理,只适合小面积育苗。为便于管理作业,通常采用垄作育苗,垄底宽60 cm,垄高15~20 cm。起垄、作床时间不易过早,以免土壤干燥,应选在播种前1~2 d即可。
播种期:做到适时播种,春季土壤化冻20 cm,地下10 cm处地温达到10~12℃时即可播种,北方地区一般在4月上旬至4月中旬。
播种方法:
1.垄作播种顺垄开5~7 cm深沟,踩底隔,然后均匀摆放种子,种子最好横向放置,每米长播种沟播种40~50粒。播种后覆土3~4 cm,并稍加镇压。
2.床用播种采用条播,横床每隔20 cm开5~7 cm深沟,踩底隔,每行播种20~30粒,播种后覆土、镇压。
苗期管理
灌溉、排水:灌溉要根据苗木大小、土壤情况和干旱程度,做到适时适量。种子发芽和保苗阶段,应量少次多,防止地表板结,保持湿润。苗木生长发育旺盛阶段,应量多次少。生长后期,在不干旱的情况下,尽量少浇或不浇水,以增强苗木木质化。并注意排涝,做到内水不积,外水不浸。
除草、松土:除草和松土是幼苗抚育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,除草要以除早、除小、除了为原则,以利苗木的生长和发育。松土除结合人工、机械除草进行外,土壤比较粘重的地块每次降雨、灌溉后要松土,改善土壤通气条件。
追肥:幼苗出土后1个月内地上部分生长缓慢,根系生长较快,所需养分主要依靠子叶贮藏营养,从外界吸收养份的能力较差,因此追肥应在6月雨季到来后进行。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(如尿素)可在6月中旬、8月上旬各追肥1次,每次用量为10~15 kg/667 平方米。
间苗、定苗:幼苗出土后要及时间苗,拔除生长过于密集、发育不良和病虫害苗木,做到去劣留优,分布均匀,为了保证苗木质量,不得以密代稀。幼苗长出2对真叶时,进行第1次间苗,幼苗开始进入生长旺期时,结合间苗进行定苗,每次间苗后都要及时灌水。单位面积上留苗株数,要比计划产苗量多10%左右。
病虫防治
1. 栗实象鼻虫(Curculio davidi Fairm):成虫体长7-9毫米,赤褐色或黑色而
麻栎麻栎
有灰黄色鳞毛嘴细长,腿节棍棒壮下面有一齿突。幼虫在种子内蛀蚀,种子在外面看不到柱孔,仅有一小黑点,受害种子不成熟往往早落,如有三头以上幼虫为害,一般都失去芽力。特别在种子堆积期间,温度升高,幼虫蛀蚀严重。
防治方法:
(1)温水浸种:将种子放进55度温水中浸泡10分钟,或在50度的温水种浸泡15分钟,杀虫率很高,且不影响种子发芽,浸种后2天阴干后才能贮藏
(2)二氧化碳熏蒸:将种子放秘室内或密封容器内,在温度25度以下每立方用二氧化碳30毫升处理20小时,杀虫率在95%以上,对种子发芽无影响。也可用于溴化甲蒸熏,当气温在23度时每立方用药37.4克.熏蒸40小时,杀虫率可达100%。
(3)成虫盛发期可用90%敌百虫1,000倍液喷杀。
(4)幼虫未爬出栎实前,收集并清除早期脱落的栎实。
2. 柞天牛:成虫于7月出现,啃食树皮,吸食树液,补充营养。初孵幼虫为害树干内皮肤,越冬后来年6月间向水平方向蛀食,到树下再向下穿蛀纵沟,排出粪便。老熟幼虫在坑道末端越第二个冬天。
防治方法:
(1)蛀沟内注入25%亚胺硫磷乳剂250-500倍液或40%乐果乳剂500倍掖10-20毫升,效果良好。
(2)月上旬,成虫大量羽化时,聚尾群交,可发动群众捕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