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栎种子苗木
更新时间:2017-02-24 浏览次数:756次
蒙古栎(学名:Quercus mongolica Fisch. ex Ledeb)属壳斗科、栎属,落叶乔木,高达30米,树皮灰褐色,深纵裂。树冠卵圆形。单叶互生、叶片倒卵形,叶波状齿缘,叶表面深绿色,背面淡绿色,花单性,雌雄同株,坚果卵形或椭圆形,种子具肉质子叶。细胞染色体:2n=24。是中国国家二级珍贵树种,也是中国东北林区中主要的次生林树种。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各地,华中地区亦少量分布。在俄罗斯、日本、蒙古及朝鲜半岛也有分布。
中文学名 蒙古栎 拉丁学名 Quercus mongolica Fisch. ex Ledeb. 别 称 蒙栎、柞栎、柞树 界 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山毛榉目 科壳斗科 属栎属 种蒙古栎 命名者及年代 Fisch. ex Ledeb. 1850 英文名称 Mongolian Oak蒙古栎蒙古栎属落叶乔木,高达30米,树皮灰褐色,纵裂。幼枝紫褐色,有棱,无毛。顶芽长卵形,微有棱,芽鳞紫褐色,有缘毛。叶片倒卵形至长倒卵形,长7-19厘米;宽3-11厘米,顶端短钝尖或短突尖,基部窄圆形或耳形,叶缘7-10对钝齿或粗齿,幼时沿脉有毛,后渐脱落,侧脉每边7-11条;叶柄长2-8毫米,无毛。雄花序生于新枝下部,长5-7厘米,花序轴近无毛;花被6-8裂,雄蕊通过8-10;雌花序生于新枝上端叶腋,长约1厘米,有花4-5朵,通常只1-2朵发育,花被6裂,花柱短,柱头3裂。壳斗杯形,包着坚果1/3-1/2,直径1.5-1.8 厘米,高0.8-1.5厘米,壳斗外壁小苞片三角状卵形,呈半球形瘤状突起,密被灰白色短绒毛,伸出口部边缘呈流苏状。坚果卵形至长卵形,直径1.3-1.8厘米,高2-2.3厘米,无毛,果脐微突起。花期4-5月,果期9月。生长习性编辑生于海拔200-2 100米的山地,在东北地区常生于海拔600米以下,在华北常生于海拔800米以上,常在阳坡、半阳坡形成小片纯林或与桦树等组成混交林。[2] 喜温暖湿润气候,也能耐一定寒冷和干旱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酸性、中性或石灰岩的碱性土壤上都能生长,耐瘠薄,不耐水湿。根系发达,有很强的萌蘖性。 蒙古栎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-30℃,15℃时发芽缓慢,30-35℃时发芽最快,但幼芽细弱。茎叶生长适宜的白天温度为23-30℃,夜间温度为15-18℃;温度高于35℃或低于15℃生长缓慢。幼瓜生长适宜温度白天为25-30℃,夜间为15℃左右。蒙古栎对环境有广泛的适应力,能适应南由华中地区直至东西伯利亚-56度,乃至-60度的低温,早中国的分布区约在年均温-3度以上,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,蒙古栎的垂直分布随纬度的降低而升高。在大、小兴安岭的海拔250-400米范围内,蒙古栎长分布于低山顶部和山脊以及坡度小的各个坡向上。海拔400-600米直至长白山800米以下,蒙古栎能在坡度3-35度的南坡形成纯林。甚至东北西部兴安岭以南地区,蒙古栎的分布高度可上升至870-1600米。东部三江平原的残丘上也有生长。蒙古栎适应较广的土壤类型,多生长在酸性或微酸性较肥沃的暗棕色森林土和棕色森林土上。人为破坏严重的山地,蒙古栎能在干燥阳坡,土体发育不全的粗骨土上成林,但其地位甚低。蒙古栎分布图产于中国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东等省区。俄罗斯、朝鲜、日本也有分布,世界多地有栽种。主要价值蒙古栎是营造防风林、水源涵养林及防火林的优良树种,孤植、丛植或与其它树木混交成林均甚适宜。不但需要保护,还可以进行人工培植。园林中可植作园景树或行道树,树形好者可为孤植树做观赏用。木材边材淡褐色,心材淡灰褐色,气干密度0.67-0.78克/立方厘米,材质坚硬,耐腐力强,干后易开裂;可供车船、建筑、坑木等用材,压缩木可供作机械零件,叶含蛋白质12.4%,可饲柞蚕;种子含淀粉47.4%,可酿酒或作饲料,树皮入药有收敛止泻及治痢疾之效。培技术编辑播种繁殖。种子催芽后采用垄播,播种量为150g/m。当年生苗高20-30cm。3年生苗可出圃栽培。种植要点整地作床整地作床从9月中旬开始,整地深翻30cm,拣出草根、石块,春播在秋翻后于翌年春耙地,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.5t。翻地时进行土壤消毒每667平方米施4kg硫酸亚铁,防治地下害虫,每667平方米可施2.5kg辛硫磷。然后每平方米施入熟好的农家肥5kg,作床高20cm,床面宽1.1m,步道40cm。为防治苗木病害,每平方米用5g溶液喷洒床面,用药5d后播种。育苗地要选择在地势平坦、排水良好、土质肥沃、pH值5.5-7.0,土层厚度50cm以上的沙壤土和壤土。 种子采收后用50℃-55℃温水浸种15min或用冷水浸种24h,同时将漂浮的不成熟、虫蛀种子捞出,也可以用敌敌畏熏蒸一昼夜进行杀虫处理。秋播种子消毒处理后即可直接播种,效果良好;春播种子在冷室内混沙(种沙比为1∶3)催芽,每周翻动一次,随时检出感病种子并烧掉,翌年春播种前一周将种子筛出,在阳光下翻晒,种子裂嘴达30%以上可播种。 种子调制及播种种子精选后,放到凉爽湿润的库里贮藏。种子贮藏要因地制宜,通常有下列三种贮藏方法。田间管理灌水:因种实大,覆土厚,就需要一定的湿度,湿度一般保持地表下1cm处土壤湿润即可,不是特别干旱的不必天天灌水,苗木出土前不必浇水,防止土壤板结,造成顶土困难或种子腐烂而失败。 切根播种后15-20d出苗,当真叶出土4片时,切断主根,留主根长6cm,可促进须根生长,切根后应将土压实并浇水。 间苗在苗高进入高生长速生期定苗,间去病苗、弱苗,疏开过密苗,同时补植缺苗断条之处,间苗和补苗后要灌水,以防漏风吹伤苗根。留苗密度60-80株/平方米。 [5] 松土、除草按着“除早、除小、除了”的原则及时清除,采用人工除草,保持床面无杂草,除草结合松土,松土深度2-8cm,以利苗木的正常生长。 [5] 蒙古栎苗木,当年有3次生长的习性,采用两次追肥,即第一次封顶后进行追肥,约6月20日左右,硝酸铵每平方米5g;第二次追肥在苗木第二次封顶后进行,约7月下旬左右,硝铵每平方米7g。起苗:秋季起苗,进行控沟越冬假植;春季起苗,可原垄越冬,不必另加防寒措施。 虫害防治栗实象鼻虫(CurculiodavidiFairm):成虫体长7-9毫米,赤褐色或黑色而有灰黄色鳞毛嘴细长,腿节棍棒壮下面有一齿突。幼虫在种子内蛀蚀,种子在外面看不到柱孔,仅有一小黑点,受害种子不成熟往往早落,如有三头以上幼虫为害,一般都失去芽力。特别在种子堆积期间,温度升高,幼虫蛀蚀严重。温水浸种将种子放进55度温水中浸泡10分钟,或在50度的温水种浸泡15分钟,无影响。